通知公告
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城市区域理论及其政策导向(10)

来源:区域治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5 14:4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批评与思考 城市区域理论因主题外延的宽泛,涉及空间地理及其规划、城市和区域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全球竞争的影响、城市区域竞

四、批评与思考

城市区域理论因主题外延的宽泛,涉及空间地理及其规划、城市和区域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全球竞争的影响、城市区域竞争性的界定、对经济增长取向的偏好、政治地理的重构、治理框架的构建等诸多问题还没有形成共识,至今尚处在争论和发展当中。该理论在许多方面的研究仍然属于应然层面,逻辑多于实证。在理论的适用方面,由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性的研究并不支持它的所有论断,致使从该理论推演出来的政策导向还有待检验,要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正和拓展。本文通过对城市区域理论的系统梳理,结合我国城市区域的发展现状,提出几点思考。

第一,城市区域理论反映的是当前城市区域发展的现实,强调城市区域对于国家地位的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使得国家内部的重要城市区域成为了世界经济重要的空间节点,甚至成为世界舞台上一个独特的政治行为体。因此,该理论对于一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最有很强的政策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区域的发展在不同的国家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对城市区域的研究又来自许多不同的学科,导致该理论的政策见解并不拘于一种理论或者一种理论内部的某一个流派,而是一套政策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和地方特色,需要根据不同的发展环境进行甄别。但其总体目标却是相似的,即在一个变化的城市化空间里,通过权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和管理体制的调适,在激烈的全球竞争和分工体系中,提高区域的整体能力,争取更大的国家利益。

第二,当代城市区域的形成既是新城市化规律的一个体现,同时也受到了全球化力量的极大推动,城市区域理论因而也受到了自由主义的影响乃至主导,特别是在如何看待民族国家的地位和作用上。在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上,城市区域理论主张以市场竞争引导城市区域的发展,放松对市场的规制,赋予企业更多的自由,以增强城市区域的经济活力。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城市区域理论积极主张向地方 (城市区域)分权,甚至不惜调整整个国家的权力结构,以适应区域对政策主导权的需求。这些主张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国家和一个国家内部的所有城市区域。不同的国家、国家内不同的区域也许处于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市场结构和社会传统不一定相同,尤其是城市区域的发展程度和对政策的主导能力差别也很大,不宜以自由主义的视角视之。

第三,城市区域理论提出以城市区域内部地方单位之间的结构性调整与改革,重构地方政府间的关系,实施地域重划,来取代失效的新区域主义的政策过程,以改善城市区域的内部治理,增强竞争能力。西方国家传统的区域主义认为,应该以地方政府之间的结构性改革,建立区域性政府来解决大都市地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但是遇到了地方政府和地方社会的强烈抵抗,实际成效非常有限。[37]新区域主义之所以能够在 20世纪 90年代兴起,就是因为传统区域主义的结构性改革遇阻,而困扰城市区域发展的问题依旧。结果,新区域主义只能绕开整合地方政府结构这一难题,提出政府间协作的、各方力量参与的政策性议程。现在城市区域理论重提结构性改革的话题,是否确实反映了不同于以往发展阶段的新背景与区域整合的新需要,还有待观察。

第四,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不同的城市区域存在不同的发展路径,政策措施也应有所区别。在中国的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就分别有政府驱动模式、FD I驱动模式和城市网络驱动模式。[38]在地方政府间相互竞争促进区域整合的过程中,政府 (特别是中央政府)的规划和协调作用非常突出;[39]同时,各级政府也在通过城市区域的空间重构相互进行博弈,体现了政治与行政权力借由城市区域空间所进行的上下流通与平衡,特别是省级政府与城市区域之间的复杂关系。[40]区域战略规划也不仅仅是土地使用和协调发展的工具,而是意味着中央和省级政府重新评估与确定了地方和区域治理的重要性,只是还需要恰当的制度性结构的设计相配套。[41]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国是单一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在调整地方政府间关系和地方行政区划时,因为涉及各地方的重大利益,同样也非常困难。城市区域理论所包含的分权、地域重划、地方政府间关系结构性调整的主张,尤其需要谨慎对待。

注释:

[1]王旭:《美国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 150页。

[2]姚为群:《全球城市的经济成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 275页。

文章来源:《区域治理》 网址: http://www.qyzlzz.cn/qikandaodu/2021/0715/2154.html



上一篇:结构性视角区域安全风险的协同治理探讨
下一篇:论我国大都市区域治理的经验借鉴与模式创新

区域治理投稿 | 区域治理编辑部| 区域治理版面费 | 区域治理论文发表 | 区域治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区域治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